UEM视点:“学不进”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学习类型

UEM视点:“学不进”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学习类型

2025 / 04 / 03

学习,指的是我们获取新知识与技能,或提升已有知识技能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可通过正规教育、实践经验、自主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

在此过程中,区分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十分关键。正规学习通常发生在学校、大学等结构化环境中;而非正规学习,则是在日常生活里,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互动自然形成。

学习,对个人成长以及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它贯穿我们的一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13种学习类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众多研究人员致力于探索人类获取知识、巩固记忆,并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多样途径。简而言之,这一过程就是学习。
如今,基于教育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科学界归纳出了13种学习类型。每种类型在教育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与应用。
了解这些类型,有助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获取知识。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学习类型:

  • 0联想学习:当我们将外部刺激或事件与特定想法、行为建立联系时,便产生了联想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深入且有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正面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特定行为。
  • 非联想学习:当面对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的刺激时,我们的反应会发生改变,非联想学习就此产生。这可能是因为逐渐适应了刺激,或已将其内化。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习惯特定的声音或信号,来提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 合作学习:在教育场景中,合作学习指的是小组学习模式。学生并非独自学习,而是与同学协同合作。教师负责组建学习小组,分配每个学生的角色与任务,并进行指导。这种方法在基于挑战的学习等主动教学法中较为常见。
  • 协作学习:协作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区别,在于学习小组的组建和运作方式。在协作学习中,教师提出主题或问题,由学生自主决定项目的开展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共同决策能力。
  • 情感学习:情感学习旨在帮助我们认识自身情绪,并进行有效管理。它不仅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成长,还能促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可通过情商课程、情绪反思活动等方式开展情感学习。
  • 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从亲身经历的情境,甚至是所犯错误中获取知识。由于每个人对相同情境的反应和行为不尽相同,这种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且需要一定的自我反思。在课堂上,可通过模拟实验、项目式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 内隐学习:内隐学习通常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无需刻意为之。例如走路、说话、移动等行为,都是内隐学习的结果。在教育领域,幼儿早期的语言习得就是内隐学习的典型例子。
  • 外显学习:外显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学习者清楚自己正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主要帮助我们获取关于人、事、物的重要新信息。学习数学概念、语法规则时,就需要运用外显学习,这要求学习者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
  • 记忆式学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记忆式学习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主要通过机械记忆来记住概念,但不一定能促进深入理解。不过,在某些场景下,这种学习方式依然具有一定作用。如今,人们提倡结合更积极的学习方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 观察式学习:观察式学习至少需要两个人参与,一位经验丰富者示范行为,作为榜样;另一位观察者进行模仿学习。这是一种基于视觉的学习方法,在教授实践技能和社交技巧时尤为重要。比如,学生通过观察教练,学习新的运动技能或解决冲突的技巧。
  • 发现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是一种极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通过参与课堂互动学习,还会主动探索知识,不满足于教师所授内容。他们会自主寻找资料,解决疑问,并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教师可通过引导探究、自主研究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能力。
  • 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属于较为被动的学习类型。学生主要通过听、读、看等方式接收信息,并将其内化,以便日后再现。这种学习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有一定作用,但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建议结合主动学习方法使用。
  • 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学习者需要收集、筛选、组织所接收的信息,并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基于问题的学习(ABP)等教学方法,就是以有意义学习为基础的。

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这些学习类型?

运用多种学习类型开展教学,对打造更具包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至关重要,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可参考以下教学策略:

  • 利用多媒体资源:借助视频、图表、动画、演示文稿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 组织课堂活动:开展热点话题辩论、历史情境角色扮演、小组研究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开展小组协作:组织学习小组和协作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培养社交技能。
  • 预留反思时间:给学生留出反思时间,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知识,深化理解。
  • 采用多元评估:运用笔试、口头报告、创意项目、作品集等多种评估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 提供个性化反馈:通过个性化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
  • 给予特殊支持:针对学习困难或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辅导和额外学习资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