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跨越文化、时代、地域,我们会讲出相似的人物故事?

为什么跨越文化、时代、地域,我们会讲出相似的人物故事?

2025 / 09 / 25

你有没有发现,不管是古希腊史诗,还是好莱坞大片,总会反复出现一些似曾相识的角色?

比如挺身而出的勇敢英雄、无私奉献的慈母、指点迷津的智者、爱搞破坏的叛逆者……为什么跨越文化、时代、地域,我们都会讲出相似的人物故事?

答案,就在荣格理论(Jungian archetype)。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提出,人类心灵深处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体的“记忆库”,他称之为集体无意识

这里储存着全人类共同的意象与经验,就像心理的“基因”。原型,就是从集体无意识中浮现出来的普遍模式——它们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以神话、梦境、艺术、影视作品等形式不断呈现。

 

12大常见原型

荣格本人没有列出固定的清单,但后来的学者,Carol S. Pearson和 Margaret Mark基于荣格的理论,整理出了12大常见原型,广泛用于叙事、品牌与心理学研究:

  1. 天真者:追求单纯与幸福,相信“世界本该美好”。包括《天使爱美丽》和《阿甘正传》。
  2. 探索者:热爱冒险与自由,渴望发现未知。例如,《海洋奇缘》中的女主角莫阿娜,《格列佛游记》中的主角格列佛就是这样的人。
  3. 智者:追求真理和知识,乐于启迪他人。正如《星球大战》中尤达大师的特质。
  4. 英雄:勇于挑战困难,用牺牲和努力守护他人。这与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尤利西斯或《狮子王》中的辛巴如出一辙。
  5. 叛逆者:打破规则、挑战权威,推动变革。典型的例子是《无因的反叛》中的詹姆斯·迪恩,以及《疯狂的麦克斯》中的弗瑞奥萨。
  6. 魔法师:洞察规律,用智慧和直觉改变现实。例如《指环王》中的甘道夫,以及亚瑟王传奇中的梅林。
  7. 爱人:以激情和情感为驱动,追求深度关系。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伟大的例子,例如《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
  8. 小丑:用幽默和欢乐打破紧张,提醒人们享受生活。这就像《阿拉丁》里的灯神和《冰雪奇缘》里的雪宝。
  9. 照顾者:同理心强,愿意保护和帮助他人。《小妇人》中的贝丝和《海底总动员》中尼莫的父亲马林都体现了这一点。
  10. 创造者:富有想象力与创新精神,追求原创。他的使命是构建、想象并塑造新的想法。他富有创新精神和独创性。我们在《超人总动员》中看到过艾德娜·莫达,在詹姆斯·邦德电影中看到过Q。
  11. 统治者:强调秩序、领导与责任,维护稳定。我们在《冰雪奇缘》中的艾莎,或者《权力的游戏》中的瑟曦·兰尼斯特身上,都能看到统治者的影子。
  12. 孤儿(现实主义):渴望归属,务实坚韧,懂得适应困境。比如《哈利·波特》,或者《饥饿游戏》的主角凯特尼斯·伊夫狄恩。

是不是一眼就能在电影、小说,甚至我们身边的人身上找到这些角色?

 

原型的应用

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在梦的分析、危机干预、人格发展中,识别原型能帮助个体理解潜意识冲突,并促进“个体化”——人格的整合与成长。

市场营销与品牌

品牌往往借助原型来塑造人格。例如:Nike是“英雄”,呼吁人们突破自我;Apple是“叛逆者+创造者”,代表创新与颠覆。

文化与神话研究

不同文化的神话故事虽然外表不同,但往往有类似的叙事结构,比如“英雄的旅程”“智者的引导”“阴影的对抗”。

影视与叙事艺术

好莱坞编剧常用“英雄之旅”作为剧本框架。游戏角色设计也常依托原型,让玩家快速产生共鸣。

▪︎▪︎▪︎

荣格原型不仅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在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象征和故事模式。无论是个人成长、艺术创作,还是心理咨询实践,原型理论都能提供深刻的启示。

如果你希望在学术和实践层面深入探索这些心理学思想,并将其与当代心理健康需求相结合,马德里欧洲大学心理学硕士项目提供了系统课程,让你有机会从专业与跨文化的角度,进一步理解与应用心理学。

 

内容转载自马德里欧洲大学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