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不管是古希腊史诗,还是好莱坞大片,总会反复出现一些似曾相识的角色?
比如挺身而出的勇敢英雄、无私奉献的慈母、指点迷津的智者、爱搞破坏的叛逆者……为什么跨越文化、时代、地域,我们都会讲出相似的人物故事?
答案,就在荣格理论(Jungian archetype)。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提出,人类心灵深处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体的“记忆库”,他称之为集体无意识。
这里储存着全人类共同的意象与经验,就像心理的“基因”。原型,就是从集体无意识中浮现出来的普遍模式——它们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以神话、梦境、艺术、影视作品等形式不断呈现。
荣格本人没有列出固定的清单,但后来的学者,Carol S. Pearson和 Margaret Mark基于荣格的理论,整理出了12大常见原型,广泛用于叙事、品牌与心理学研究:
是不是一眼就能在电影、小说,甚至我们身边的人身上找到这些角色?
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在梦的分析、危机干预、人格发展中,识别原型能帮助个体理解潜意识冲突,并促进“个体化”——人格的整合与成长。
市场营销与品牌
品牌往往借助原型来塑造人格。例如:Nike是“英雄”,呼吁人们突破自我;Apple是“叛逆者+创造者”,代表创新与颠覆。
文化与神话研究
不同文化的神话故事虽然外表不同,但往往有类似的叙事结构,比如“英雄的旅程”“智者的引导”“阴影的对抗”。
影视与叙事艺术
好莱坞编剧常用“英雄之旅”作为剧本框架。游戏角色设计也常依托原型,让玩家快速产生共鸣。
▪︎▪︎▪︎
荣格原型不仅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在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象征和故事模式。无论是个人成长、艺术创作,还是心理咨询实践,原型理论都能提供深刻的启示。
如果你希望在学术和实践层面深入探索这些心理学思想,并将其与当代心理健康需求相结合,马德里欧洲大学心理学硕士项目提供了系统课程,让你有机会从专业与跨文化的角度,进一步理解与应用心理学。
内容转载自马德里欧洲大学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