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过第二期心理学院副教授Alberto Bellido Esteban分享的广泛性焦虑症公开课后,很多同学在课下纷纷表示希望教授再次于公开课进行案例分享。这一期我们不负众望,再次邀请 Alberto教授亲临公开课直播间,与大家分享如何科学地辨别和诊断恐慌症,以下为本次公开课内容的回顾。
如何临床辨别和诊断恐慌症?
恐慌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症状主要体现在身体、认知和行为三个层面。在身体层面,主要表现为过度紧张和亢奋,伴随一系列如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在认知层面,患者常常存在认知变差,有强迫和恐惧心理;在行为层面,主要表现为重复性行为和强迫行动。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恐慌症,Alberto教授通过真实的案例深入分析了恐慌症的临床表现、病因,并讲解了如何诊断是否患有恐慌症的方法。
案例分享:“我害怕意外猝死”
在这次案例中,Alberto教授分享一名年轻的男性患者在做心理咨询时一度认为自己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并会导致猝死。通过和患者了解咨询的起因,得知两个月前,这位男子在乘坐地铁时突然感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胸口疼痛,他当时觉得自己要死了。然而,当他被送到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后,医生并没有发现任何致死的生理疾病,但患者却仍然坚持认为自己的心脏有问题,只是还没有被医院检测出来。从那之后,他的身体还是会时不时地出现一些比第一次轻微的症状,让他感到非常焦虑的同时大脑中还经常出现自己意外猝死的幻觉。为了躲避坏运气,这位男子特意更改了往常的路线,避免乘坐同样的地铁,出门时还总是叫人陪同,严重的时候甚至害怕单独去公共场合。每当家人朋友劝导他不要多想,他会认为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他人的重视,情绪就会变得更加激动。
为了更透彻地了解该男子的病因,Alberto教授从不同维度上询问得知该患者平时学业压力过重,总是担心成绩不好,导致精神过度紧张。尤其在事发的前一个月,他曾在电视上看到一名与他年龄相似的男生因心脏病而猝死的镜头,进而出现这种恐惧的心理现象。
Alberto教授讲解道,恐慌症的诊断通常需要注意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恐惧危机(或称焦虑危机),即患者有强烈的焦虑反应,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虽然持续时间短,但反复发作,伴随着不同的生理症状。第二个方向是消极情绪,即患者因过分焦虑产生消极情绪,认为情况会再次发生,故意逃避,并一直担忧。
那么,在临床诊断时我们需要注意恐慌症是会反复发作的。在患者第一次出现恐慌症表象后,不安或相应症状要持续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同时,如果患者具有以下症状的4种以上,才可以诊断患有恐慌症。案例中的男子表现出的心悸、感觉呼吸困难或者窒息、胸部疼痛、害怕死亡等状态明显符合恐慌症的诊断标准。
那么,到底什么原因会诱发焦虑危机的出现呢?
Alberto教授介绍说内外部的刺激,威胁意识和疑惧心理都会诱发焦虑危机,换而言之是患者对自身情况的过分担忧和过分解读。最后,Alberto教授还提供了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来缓解恐慌症及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紧张情绪。
腹式呼吸法:深入呼吸,把氧气吸入腹部。这种办法可以有效缓解焦虑,让人感到舒适,但这种方法对于病症严重的人来说作用不明显。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它适合有较严重病症的患者,通过肌肉放松,可以有效减轻焦虑症状,并有助于其他方法的深入练习。当然,这要求人们必须接受专业训练,才能采取这种方法。
针对心率的训练: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感到呼吸急促,想要缓解自身的紧张情绪,可以采取Valsalva动作(强力闭呼动作)和颈动脉窦压力练习的方法。
互动答疑
Q1: 如何辨别恐慌和恐惧?恐慌是焦虑的一种吗?
答:恐慌和恐惧虽然词义相近,但是“恐惧”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感受或者心理反应,但是“恐慌症”是一种具体的疾病。如案例中所表现的那样,因某些原因而表现出上述表格中所列的病症,就是一种疾病的表现。恐惧是恐慌症的一种具体的表现,但这种现象是比较基础的,构不成恐慌症。
Q2:恐慌症和性格/成长环境有关联吗?
答:从心理学上说,有两种因素可以引发恐慌症。一个是人为因素,另一个是环境因素。特定的环境会更容易让人患上恐慌症,但这也是基于个人性格的。比如,有人本身患有神经过敏症,与生俱来的这种性格特质就使他更容易得恐慌症。比如,许多人乘坐地铁时,都会有觉得头晕目眩的经历,但大部分人认为这很正常,过一会儿就没事儿了。但有些人却会过度紧张,联想到很多事情,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甚至是快要去世了,比如,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之前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认为这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综上,恐慌症一方面是受环境影响,一方面是受性格影响。
通过Alberto教授细致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想要辨别和诊断恐慌症,主要需要了解病人的具体病症,并深入分析是否具有恐慌症的病理特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需要研究者具备认真严谨的治学精神。学习心理学,不仅有助于专业人士提升专业水平,对于普通人而言,掌握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从而在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的现代社会调节个人情绪,保障心理健康,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以面对更复杂的情况,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关闭